骨质疏松症(OP)是一种以骨量低,骨组织微结构损坏,导致骨脆性增加,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。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。治疗骨质疏松不仅仅就是补钙,概括起来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如下:

第一类就是骨健康的基本补充剂,包括钙剂: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~1200mg,碳酸钙含钙量高,吸收率高,枸橼酸钙含钙量较低,但水溶性较好,胃肠道不良反应小,且枸橼酸有可能减少肾结石的发生,适用于胃酸缺乏和有肾结石风险的患者。还有就是维生素D,65岁及以上老年人以及维生素D缺乏者,推荐摄入量为600 IU/d。包括活性的维生素D(如骨化三醇)是活性维生素D,具有预防骨质疏松和提高甲状旁腺功能作用。
第二类也就是在医院广泛应用的抗骨吸收类,包括二膦酸盐类(唑来膦酸注射液,利塞膦酸钠,阿伦膦酸钠等)均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,抑制破骨骨破坏作用。建议口服双膦酸盐治疗 5 年,静脉双膦酸盐治疗 3 年,应需考虑药物假期,对骨折风险进行评估,如为低风险,可考虑实施药物假期停用双膦酸盐; 如骨折风险仍高,可以继续使用双膦酸盐或序贯其它药物。降钙素类(如鳗鱼降钙素类药物和鲑降钙素)、雌激素、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及RANKL抑制剂可以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。锶盐类如雷奈酸锶具有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双重作用。
第三类就是促骨形成的药物,这类药比较少,比如氟化物等等。第四类就是中药,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以补肾益精、健脾益气、活血祛瘀为基本治法。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多以改善症状为主。中成药如龙牡壮骨颗粒、骨疏康颗粒、骨松康合剂等。
第五类:物理疗法:脉冲电磁场、体外冲击波、全身振动、紫外线等物理因子治疗可增加骨量;超短波、微波、经皮神经电刺激、中频脉冲等治疗可减轻疼痛;对骨质疏松骨折或者骨折延迟愈合可选择低强度脉冲超声波、体外冲击波等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。神经肌肉电刺激、针灸等治疗可增强肌力、促进神经修复,改善肢体功能。联合治疗方式与治疗剂量需依据患者病情与自身耐受程度选择。

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方法:
1.加强营养,均衡膳食,每日补充足量的蛋白质,建议每天摄入牛奶3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。
2.充足日照,建议每天晒太阳15~30min(暴露四肢及面部皮肤于阳光下),2次/周,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,尽量不涂抹防晒霜,以免影响日照效果,但需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照射,以免灼伤皮肤;
3.适当运动锻炼身体。加强肌肉力量练习,促进骨健康和利用骨质疏松的康复。
4.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:戒烟,限酒,避免过量饮用咖啡,避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。
5.积极治疗影响骨代谢的疾病:包括性腺功能减退症等多种内分泌系统疾病、风湿免疫性疾病、胃肠道疾病、血液系统疾病、神经肌肉疾病、慢性肾脏及心肺疾病等。
6.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:包括糖皮质激素、抗癫痫药物、芳香化酶抑制剂、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、抗病毒药物、噻唑烷二酮类药物、质子泵抑制剂和过量甲状腺激素等。